业务范围 NEWS
你的位置:天富注册 > 业务范围 > 淮海战役庆功宴,二野将领当众顶撞掀桌子,邓公却很淡然:随他去
淮海战役庆功宴,二野将领当众顶撞掀桌子,邓公却很淡然:随他去
发布日期:2024-06-15 16:36    点击次数:175

1949年,我军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大胜,令二野全军上下都十分兴奋。其实这也难怪,淮海战役这场大胜太振奋人心了,一战就打得国民党军伤亡及被俘55万余人,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,值得庆祝!

不和谐的一幕

尤其是在双堆集战役中,我军更是活捉了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,这可绝对算得上大功一件。时任二野三纵副司令员的刘昌毅,参与指挥了双堆集作战,这天大的功劳自然有他一份儿,这场战役也因此成了刘昌毅军旅生涯的巅峰之战,可喜可贺。

只不过,淮海战役的战果虽然丰盛,但伤亡人数也达到了十余万之多。这样的伤亡比例若对比敌军而言,明显要少于对方,只是这样的数据分析是可喜的,但数字背后那些有血有肉的战友情,却还是让许多人一时间之间难以接受。

例如,三纵在双堆集取得的战果很大,但伤亡也最多,这一战是刘昌毅的巅峰之战,也是刘昌毅军旅生涯中牺牲战友最多的一战。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战友情甚至可以是超越所有情感的存在,一战之中突然失去这么多的老战友,让刘昌毅感觉难以接受。

因此,刘昌毅接到淮海战役庆功宴的参加资格后,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。抵达会场以后,二野众将士谈笑风生,推杯换盏,难得的休闲放松一次。刘昌毅的脸色却不好看,一个人找了一个位于角落的桌子喝闷酒,大家知道他心里不舒服,自然也就没人去打扰。

这时,时任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进入会场,举杯与参会的众将士共饮。淮海战役的大胜太值得庆祝了,每个人都举杯相庆,共饮杯中酒,庆功宴的氛围也因此达到了高潮。邓小平这一天很高兴,但他还是注意到了角落里的刘昌毅不对劲儿,决定走过去缓解一下刘昌毅的情绪。

刘昌毅人称“猛张飞”,无论是参与作战还是指挥作战,都以一个“猛”字为中心。他的性格也是如此,形如烈火,为人刚正,凡事都敢作敢为,重情重义。双堆集之战,三纵的部队损失大,这一点邓公很清楚,自然也明白刘昌毅为什么不高兴。

但战争就是这么残忍,牺牲在所难免,只有带领军队打胜仗,才是避免牺牲更多人的唯一途径。这样的道理其实刘昌毅也明白,只是心中的郁结一时间难以释怀,邓小平打算亲自过去一趟,帮刘昌毅打开心结。

邓小平来到刘昌毅所在的桌子前,笑着主动搭话,表扬三纵打得好,消灭的敌人多。同时,邓小平还开玩笑的说,“但是三纵吃得也不少,整整比别的部队多吃五百斤肉”。

在场众将都清楚,邓小平这是为了逗刘昌毅开心,结果刘昌毅不领情,误以为邓小平是在说三纵吃得多做得少,加之三纵牺牲不小,刘昌毅顿时觉得怒火攻心,竟然当众顶撞邓小平,直接掀了桌子,随后一言不发的扭头离开了,让场面一度十分尴尬。

刘昌毅此举实在是不妥,这已经不仅仅是情感层面的问题,当众顶撞首长,这可是军中大忌,即便处置了刘昌毅也不为过。在场的众将都没想到刘昌毅会这么干,他性格虽然刚猛,但之前也仅仅限于对敌作战上,如今却干出这样不明智的事情,都替他捏了一把汗。

就在大家安静地观望着邓小平的态度时,邓小平却并未发怒,甚至都没有斥责刘昌毅一句,反而是满脸笑容的淡然发声:“猛张飞耍酒疯咯,随他去,咱们接着喝”。邓小平的态度,让尴尬的会场氛围立刻烟消云散,重新恢复到一片热闹的景象。

不得不说,刘昌毅此举是犯了大错的,这样的事情在军纪严明的解放军中,绝对罕见。正因为如此,邓小平对刘昌毅的态度就显得太宽容了,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其实这与邓小平对刘昌毅的了解有很大的关系。

“死而复生”

刘昌毅是黄安人,黄安有“中国第一将军县”的美誉,从这里整整走出来223位将军,刘昌毅也是其中之一。在这样的环境之下,刘昌毅的革命思想十分坚定,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跟着哥哥参加农民运动,后来又参加了红军。

刘昌毅打仗的时候很猛,他刚参军时就已经是这样的作风了,永远是冲锋在前。刘昌毅的勇猛和作战天赋被红军干部看在眼中,很快就被提拔为排长,参加万源保卫战时已经是团长了。

即便官职得到大幅度的提升,但刘昌毅依然保持着亲自到前线勘察的习惯,正是在此期间,被敌人的一颗弹片打进嘴里,刘昌毅顿时陷入昏迷,口中的鲜血如注。刘昌毅受伤后马上被抬回去救治,但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,很快就被宣布断气身亡。

部队当时给刘昌毅办了一个简单的追悼会,参会人员无不感到悲痛,脸上写满了悲愤。刘昌毅的警卫员与刘昌毅的感情很深厚,在追悼会后的下葬阶段,将刘昌毅生前最喜欢的一把手枪放在了刘昌毅的手里。

也正是在这个时候,刘昌毅的手突然动了一下,尽管动作非常轻微,但细心的警卫员还是捕捉到了这个细节,立刻阻止了下葬,并高喊“还活着,他还活着,快救人!”在场众人将信将疑的观察后,发现刘昌毅竟然真的还有生机,经过抢救后神奇的活了过来。

开辟根据地

这样的人生经历,令刘昌毅充满的传奇色彩,而他人生的传奇并未就此结束。抗日战争爆发以后,刘昌毅接到了到豫西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的任务。这项任务不容易,因为豫西地区的民风彪悍,想要在这样的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,必须要收服当地武装才行,否则难以立足。

当时在豫西地区有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抗日组织,名为“武圣学”。该组织的领头人叫杨明照,麾下有数百人枪,本人又精通武术,师承少林寺,武术功底十分扎实。在杨明照的带领下,这支队伍与日寇周旋不落下风,若想在当地建立根据地,最快的办法莫过于收编这支队伍。

一来,这支队伍本来就是抗日队伍,若能收编如虎添翼,少了很多思想改造方面的麻烦。二来,杨明照在当地的影响力不小,许多爱国组织和人士都对杨明照很钦佩,若能收编这支队伍,对建立根据地而言有很助力。唯一的问题是,想要收编这支队伍不容易,毕竟杨明照不是简单的人物,想让他心甘情愿的加入我军部队,势必要让他心服口服才行。

其实,早在刘昌毅准备招揽杨明照之前,国民党就已经派人来找过杨明照,并许诺给他高官厚禄。但杨明照并未答应,因为他之所以选择带领队伍抗日,就是因为他有爱国之心,而国民党的腐朽败坏行为令他十分反感,自然不愿意与之为伍。

反观我军的军纪严明,又是人民的队伍,更是始终主张抗日,在思想和目标上与杨照明是一致的,这是刘昌毅比国民党一方更具优势的地方。

但这样并不意味着杨明照就会加入我军,毕竟杨明照不是简单的人物,有爱国情怀的同时也有自己的为人准则,若不能彻底征服他,他是不会甘心屈居人下的,最后究竟做什么样的决定,还要看刘昌毅的本事。

刘昌毅作战勇猛,性格也直来直去,见到杨明照以后没有兜圈子,直接开门见山的说了自己的招揽之意。杨明照说到底是一个江湖人士,身上的江湖义气很重,这一点与重情重义的刘昌毅十分契合。

但刘昌毅想要招揽杨明照,杨明照却不能立刻答应,在他看来,刘昌毅想要招揽自己没问题,毕竟我军也是抗日的队伍,他跟着我军打日寇也没问题。但问题在于,刘昌毅具不具备指挥杨明照的能力?若刘昌毅没有真本事,还不如自己带着队伍继续干,没必要受制于人。

刘昌毅明白杨明照的想法,也知道若不能真正征服杨明照,说再多的话,给再多的条件也没意义。因此,当杨明照提出要与刘昌毅比试时,刘昌毅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。

按照杨明照的提议,不找军中的勇士参赛,就刘昌毅与杨明照一对一单挑,刘昌毅赢了直接接受收编,刘昌毅输了此事不许再提。

说实话,杨明照的这个提议虽然看似公平,但其实是有点难为人,毕竟杨明照有武术功底,而我军的军事主官往往更擅长谋略,只有许世友这种偏于武将的将领才更加善于打斗。但杨明照这次确实算是踢到了铁板,因为刘昌毅少年时期也练过武,又长期在部队里坚持训练,打磨实战技巧,格斗技能更偏于实战,并非是杨明照这样的江湖人士可比。

到了刘昌毅与杨明照约定比武这一天,许多人闻讯赶来围观,加之双方的战士们,擂台周围已经是水泄不通。到底是杨明照继续延续传奇,还是八路军将领更胜一筹?一时间万众瞩目。

经过拳术、刀枪、射击三项比赛以后,两人在前两项几乎不分胜负,但刘昌毅的枪法却远超杨明照,以明显优势赢了杨明照。杨明照也确实是一个汉子,败了以后没有丝毫犹豫,立刻决定接受八路军的收编,从此加入了八路军,刘昌毅因此在开辟抗日根据地中建立了大功。

从这些人生轨迹来看,刘昌毅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,也是一个性情中人。邓小平对他十分了解,也清楚他是因为麾下将士牺牲太多而悲愤,因此并未动怒。而刘昌毅醒酒以后,知道了自己的行为也马上意识到了错误,马上就去向邓小平承认错误,后来被授予中将军衔!